凤凰单丛茶网今期来分享一下,关于茶友提问:什么是黑茶的鼻祖,中国黑茶鼻祖—藏茶名称源流考的问题,下面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!
据康定黄家锅庄的最后一代掌门人黄中文的嫡亲宗芳讲:古代雅安背夫把茶背到康定(打箭炉),先在“茶关”纳税,每五条边茶纳税一两白银后得到“茶引”(及完税凭证),边茶即可进城送入“锅庄”由茶商进行交易。汉藏茶商在锅庄内对边茶进行交割清点入库;之后藏族茶商开始对边茶进行加工,加工的步骤是将条状边茶锯成为两段,用刚宰杀的牦牛皮将六段边茶包成一包,以牦牛皮条为线严密缝合,牦牛皮在风干过程中紧缩,可防止茶叶受潮,经过加工并重新包装的茶叶叫“藏(cang)茶”。
牦牛驮队行走在高山峡谷
然后,藏商们用牦牛驮着重新包装的“藏(cang)茶”,经过一年多的“边牧边运”;牦牛还必须完成繁殖,经历“交配季节、产子季节”;还要越过一个冰雪封山的冬季和洪水期,才能把边茶运送到西藏拉萨。在西藏也有人把这种茶存放了一年多的边茶叫“藏(cang)茶”。因为这种茶经过一年多的干燥,运输,又有收藏的意思。
再加之“藏”,“藏cang”是一个字,又是藏商在经营,时间一长,大家就干脆叫它“藏茶”。这是“藏茶”的最早称谓。1939年孙明经的日记里也讲到过“藏茶”。“茶马贾道”,自西汉时期以来就分为两部分或两大段:一部分在“打箭炉”以东。源头为今雅安市,重点在“打箭炉”(康定),此为“茶马贾道”的东段。在此段内茶的名称为“边茶”或“康茶”;另一部分以“打箭炉”(康定)为源头向西,为“茶马贾道”的西段。西段又分为东道、北道、中道、南道四路。经过藏族茶商在“打箭炉”的“锅庄”内,将“边茶”在加工,从此易名为“藏茶”。”藏茶”从此分为四路,用牦牛驮运到藏区。《摘自孙明经1939在西康一书》。
2000年骆少君和吕毅以及日本坂田完三写《微生物发酵茶——中国黑茶》一书时,在雅安茶厂取康砖、金尖样品时讲:雅安这个茶也叫“藏茶”。
给打包的茶叶编号
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黑茶的鼻祖「中国黑茶鼻祖—藏茶名称源流考」的介绍了,想更深入的了解,更多相关茶叶知识,请关注我们凤凰单丛茶网我们将不断更新,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,顺便分享下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